书单 | 2022年历史学新书(18)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近16万的订阅者,2022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第一季度适当推介部分上年度新书。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请勿通过微信发给排版编辑个人。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2年第18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齐太公吕望表研究
作者:程平山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定价:178.00
《齊太公吕望表研究》詳細考證了《齊太公吕望表》的製作舆保存流傅;次撰寫較爲完備的學術史,並訂正譌誤,提出符合實際、高效率的研究理論與方法。遍尋記録與拓本摹本,考訂碑刻斷裂經過、文字磨泐歷程,對《齊太公吕望表》拓本摹寫本断代,將《齊太公吕望表》拓片時代分爲7期,細緻而可靠。對《齊太公吕望表》碑文復原與校注,自明代以來次成功復原了《齊太公吕望表》碑文。後,利用《齊太公吕望表》考證了汲冢的地望、汲冢書出土之年、齊太公望的籍貫與年紀、《周志》的性質等重要學術問題。
程平山,1999年于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99年至今任職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今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竹書紀年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是先秦兩漢歷史與考古、歷史文獻、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地理、歷史年代等。獨立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規劃項目2項、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出版資助項目1項。出版專著《竹書紀年與出土文獻研究之一:竹書紀年考》《夏商周歷史與考古》等。在《歷史研究》《文物》《文史》等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喜
作者: 鲁西奇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一个秦吏和他的世界
出版年: 2022-7
页数: 360
定价: 68.00元
喜,睡虎地十一号秦墓的主人。他生在秦始皇时代,比秦始皇嬴政大三岁,死于始皇帝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之后四年,比秦始皇早死七年。他和秦始皇是同代人,从人到民,继而成为楚国故地的基层小吏。他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他的家族平稳地延续到了汉朝,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还略有提高。
作者把零星的材料串连起来,试图拼接出一个作为人的喜,并在遥远、陌生的世界里找到喜。想象自己站在喜的位置上,凭借他的眼睛去看他所处的世界,并描述一个普通人或者说被统治对象直接面对的帝国统治机器:通过户籍制度、军功爵制、邻里的军事化编排,以及军政一体化的行政体系,将每一个黔首都固定在国家控制体系的特定位置上,使之从军应役、立功受爵、交纳租赋、互相伺察,有必要或有利时举报同伍、同里的邻居,但也在战场上生死与共,构成一种生存共同体。
鲁西奇,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专业代表作有《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对象与方法》(2000、2019)、《中国古代买地券研究》(2014)、《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2014)、《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2021)等,另著有《汉书》讲稿《何草不黄》(2015)及学术随笔《谁的历史》(2019)。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漫长的余生
作者: 罗新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出版年: 2022-7
定价: 65.00元
公元466年,宋明帝刘彧与在寻阳称帝的侄子刘子勋二帝并立,内战几乎波及刘宋全境,继而演变为与北魏之间的战争。生于南朝中层官僚家庭的王钟儿,与成千上万无辜的军民人家一起,因战由宋入魏,后家破人亡,被掠为平城宫的普通宫女,时年三十岁。可是,她的命运却偶然地与“子贵母死”制度发生了联系,意外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先后以宫女和比丘尼的身份成为抚育两代皇帝的关键人物,竟在北魏宫廷生活了五十六年之久。 本书利用墓志等史料讲述了王钟儿漫长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以她的眼睛去看她身处其中的时代,把皇帝、后妃、外戚、朝臣、宦官和宫女都还原为具体的人,看到他们面对权力时的喜悦、疑惧、张狂、绝望……随王钟儿人生故事展开的,还有从献文帝、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半个多世纪的北魏历史,当然也有被时代的惊涛骇浪席卷的许许多多人的历史。
罗新,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2018)和学术随笔《有所不为的反叛者》(2019)。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儒学转型与经学变古
作者:杨世文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3月
定价: 98.00元
本书以时间先后为序,论述了唐代韩愈、李翱、柳宗元、啖助等学者、学派在儒学方面的主要观点、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北宋时期儒家对汉唐经学的重新审视及新经学形态的确立,刘宗周、戴震、廖平等人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贡献。
杨世文,男,重庆潼南人,生于1965年2月。现为四川大学古籍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在历史文献整理、巴蜀文化与儒学。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5项、教育bu项目5项。参加了大型项目《全宋文》《儒藏》《巴蜀全书》《廖平全集》《宋会要辑稿》的编纂整理与研究工作。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溥天王土:宋代榜文与社会控制研究
作者:徐燕斌 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定价: 58.00
本书坚持“中国的内在视角”,以历史学的考据法为基础,通过对宋代榜文的媒介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从传播学视角,考察宋代榜文的社会功能。探讨宋代官僚系统综合运用劝谕榜、告赏榜、叛例榜进行社会控制的事实,旨在说明宋代榜文及其制度配置如何作用于传统社会秩序的确立与维系,从而为宋代国家传播与社会治理模式作全景展示。书稿指出在宋代,榜文在统一思想、教化百姓、维护治安、劝课农桑、敦化风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本书结构合理、语言流畅,论述有理有据,资料丰富,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宋代榜文的认知。
徐燕斌,1978年6月生,男,中国农工党党员,法学博士,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在《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成器之道
作者:范勃
单价:88.0
出版年月:2022-05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从艺术史的角度对史前至秦汉、隋唐、两宋这几个时期中国陶瓷的器形和艺术风格的演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其演变的动因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探究,将中国陶瓷放置在与不同材质和文化相持相让的适应过程中加以动态的描述。书中以大量的案例,解释了陶瓷始而模仿金属器(包括商周青铜器、隋唐金银器)和外来文化,进而融合金属器的器形和纹饰(包括外来文化带来的艺术元素和工艺),终而在造型、纹饰、釉色各方面均创造出以宋代五大名瓷为代表的登峰造极的杰作的完整过程。本书不仅是一部独具特色的陶瓷史,也为激发中国当代艺术的创造力提供了独特的资源。
范勃,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现当代美术创作与方法研究,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转译》《曳游》等专著5部。曾获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明代京畿士人家庭研究
作者:范喜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定价:128
本书主要以明代京畿士人的传记资料为主体史料,以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取向,将士人置于其日常所属的家庭生活空间中展开研究。明代科举鼎盛,科举入仕是明代士人一生生活的主轴,士人的父母、兄弟、子女、妻妾等家人也在士人的不同生命阶段的家庭生活中参与其中。本书着重研究明代士人在科举仕进生涯中,家庭日常生活的经营和维系,探讨在家庭生活中士人与父母、兄弟、子女、妻妾等家人的互动情境,旨在尽可能全面、丰富地呈现明代京畿士人家庭生活的具体样态,进而探究明代京畿士人家庭生活的时代性、阶层性特点。
范喜茹,汉族,河北阜平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史、明清史、家庭家族文化研究,先后在《青海民族研究》、《安徽史学》、《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聚讼纷纭
作者:尤陈俊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5月
定价:68
清代有关“健讼之风“的记载与以往惯于强调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无讼”理念形成了某种反差,而有问题之处,思考即可生根发芽。本书将“健讼之风”的相关记载作为一种表达性现实而非客观真实,重思了其产生的政治与社会背景及具备的预期功能。
尤陈俊,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础法学教研中心副主任,《法学家》副主编,法律与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社会学、中国法律史、法学学术史和法学研究方法论。曾担任《北大法律评论》主编(2008.7-2009.7)。曾获第四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一等奖、第五届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提名奖、第七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提名奖等学术奖项。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面向西方的书写
作者: 李珊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22-5
定价: 128.00元
本书以近代中国历史演进为基本的时间线索,从整体上追溯近代华人英文著述的发展脉络。作者在整理近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华人英文著述书目的前提下,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内集中出现的不同写作主题,以期呈现清末以来华人用英文进行写作及翻译这一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之大略面貌,并且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作家本人的身份及写作的具体语境,对不同时期内具有代表性的英语著译文本进行个案分析,把握其中所包涵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呈现形式,由此探讨这些作品的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价值,发见其间所折射的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幽微曲折之处。
李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英语双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硕博连读),博士期间曾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历史系交流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外关系史,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面向西方的书写:近代中国人英文著述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外交史”,并在《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活在日本的鲁迅
作者: 赵京华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2-7
页数: 249
定价: 59.00元
诞生于中国的作家鲁迅在1936年与世长辞之后,却于异域日本获得了新的思想生命,这种特殊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足以引起我们的长久思考。 本书主要讨论日本学院里的鲁迅研究传统。这个研究传统,包括认识鲁迅的基本立场和思想史语境、主要观点的确立与阐释架构的形成及其方法论视角的演变,重点在于梳理学术传承的内在理路,尤其关注那些构筑起具有其个人特色的“鲁迅像”的代表性学者的研究。例如,竹内好那个充满“赎罪的心情”而执着抵抗的文学者鲁迅,丸山升那个片刻不曾离开中国政治过程的革命人鲁迅,木山英雄那个穿越对死亡的深度思考而获得新生的诗人之哲学的思考者鲁迅,伊藤虎丸那个象征着新亚洲个人主体性原型的鲁迅,还有丸尾常喜的在土俗民间世界获得反现代立场的现代主义者鲁迅,以及代田智明的通过对1930年代上海文化所象征的殖民地现代性之批判而达到后现代境界的鲁迅形象…… 代表性学者之外,本书还特设一个章节讨论战后七十余年来的《野草》研究历程,以之为个案力图呈现日本学者在文本内部分析和外部关系研究方面的精致功夫和卓越贡献。
赵京华,吉林人。曾就读于吉林大学、日本一桥大学,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2004年以来,先后在日本崎玉大学、爱知大学、东京大学等校担任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著有《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中日间的思想——以东亚同时代史为视角》《思想构筑未来——中日思想文化读书记》等。主要译著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岩波定本)》等。主编中文版6卷本《柄谷行人文集》。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无处落脚
作者: [美] 贝丝·廖-威廉姆斯
出版社: 索·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索·恩
副标题: 暴力、排斥和在美异族的形成
原作名: The Chinese Must Go: Violence, Exclusi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Alien in America
译者: 张畅
出版年: 2022-6
页数: 360
定价: 78
1885年,美国西部爆发反华暴力。怀俄明领地,华人矿工惨遭屠杀;全加利福尼亚州的社区与西北太平洋地区,上千名华人移民被骚扰、袭击,惨遭驱逐。贝丝·廖-威廉姆斯阐释了美国的移民政策是如何煽动这一系列的暴力,以及这些暴力如何反过来催生了美国新的排他主义政策。廖-威廉姆斯最终认为,对华人的驱逐和排斥使得现代美国诞生了“外国人”的概念。通过在这个暴力时代重新找回现代美国的“外国人”,廖-威廉姆斯重申了排华史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正如《无处落脚》所阐明的那样,反华法律及反华暴力仍影响着今天在美的外国移民。 《无处落脚》展现了一个曾不断拓展被奴役者和印第安原住民公民身份的国家是如何以一种细碎、断续的方式,否定其他阶层的群体被纳入国籍的权利……种族暴力和社区的回避读起来令人深感残忍。廖 - 威廉姆斯尤擅援引《排华法案》的通过对在美华人心理造成的影响。
贝丝•廖-威廉姆斯(Beth Lew-Williams),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研究领域:美国亚裔研究、种族与移民史研究、暴力及美国西部历史研究等。著作《无处落脚》于2019年荣获美国历史家组织(OAH )两项大奖。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眼淚的歷史
作者: 安.文森布佛(Anne Vincent-Buffault)
出版社: 臺灣商務
副标题: 情緒、空間與性別,近代法國的感性與濫情
原作名: Histoire des larmes: XVIIIe-XIXe siècles
译者: 許淳涵
出版年: 2022-7
页数: 448
定价: NTD570
安.文森布佛(Anne Vincent-Buffault) 法國歷史學家,專門研究感知歷史與情感史(英:History of emotions;法:Histoire des sensibilités)。著有《觸覺的感性史》、《衰退的感性:冷漠史的元素》、《友誼練習:18和19世紀的友好實踐史》、《工人菁英養成史:1940~1970年電力業和天然氣業(培訓的歷史與記憶)》等作。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历史、当下及未来的大流行病
作者:[德]海纳·房格劳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6
定价: 88.00元
后疫情时代,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突然开始动摇。这绝不是人类历史上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也不会是后一次。医学史专家房格劳和腊碧士梳理了有史以来人类大流行病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讨论了这些问题:世界是否经历过类似当下的大流行病?大流行病如何改变了公共和私人生活?大流行病的自然、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什么?如果想要保持现有的生活方式,我们在未来应当做些什么?社会和医疗保健系统又应当做些什么?
作者 海纳·房格劳(Heiner Fangerau),著名医学史专家,德国利奥波第那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医学历史、理论和伦理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19~20世纪的医学历史和伦理、医学和社会的交互作用等。
阿冯斯·腊碧士(Alfons Labisch),著名医学史专家,德国利奥波第那国家科学院院士,曾任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校长,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名誉教授。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制造消费者
作者: [法]安东尼·加卢佐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万有引力
副标题: 消费主义全球史
译者: 马雅
出版年: 2022-6-15
页数: 244
定价: 68.00元
短短两个世纪,世界就从农业社会彻底转变为商业社会,在这个极度便利、高速发展的消费时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市场力量的崛起,也催生了全球社会与政治的多重变革。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公关和广告的繁荣,商品价值的过度包装,无不影响着人类自我认知、自我实现的方式,使我们从自给自足的生产者“进化”成了“买卖机器”。 本书从18、19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主义、商业文化诞生和发展,并成为现代生活中心的过程,揭示了世界向消费社会的转变和商人权力的急剧上升,是如何将我们制造成“消费者”的。
[法]安东尼·加卢佐(Anthony Galluzzo)著 法国让·莫奈大学讲师,在Coactis实验室主持“消费文化和市场新策略”项目的研究。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Cover Ruling the Stage
作者: Igor Iwo Chabrowski
出版社: Brill
副标题: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Opera in Sichuan from the Qing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出版年: 2022-6-8
页数: 361
定价: EUR 116.00
Through an innovative interdisciplinary reading and field research, Igor Chabrowski analyses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 in Sichuan, arguing that opera serves as a microcosm of the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culture between the 18th century and 1950s. He investigates the complex path of opera over this course of history: exiting the temple festivals, becoming a public obsession on commercial stages, and finally being harnessed to partisan propaganda work. The book analyzes the process of cross-regional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national opera genre. Moreover, opera is shown as an example of the culture wars that raged inside China’s popular culture.
Igor Iwo Chabrowski, Ph.D. (2013, EUI) is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Faculty of History, University of Warsaw. He has previously published Singing on the River: Sichuan Boatmen and Their Work Songs, 1880s – 1930s (Brill, 2015) and journal articles on the histories of China and Thailand.
往期内容